来源:大丰鑫浩机械 发布日期: 0 次浏览
选择合金钢丸时,需综合考虑工件特性、处理目标、设备适配性、成本效益四大核心要素,并结合具体工艺需求进行精准匹配。
材质硬度匹配
软质工件(如低碳钢、铝合金):选择硬度较低(HRC 25-40)的钢丸,避免表面压痕或变形。例如,航空铝件清理常用不锈钢丸(HRC 30-35),防止铁污染。
硬质工件(如高碳钢、铸件):选用高硬度钢丸(HRC 45-55),确保除锈与强化效果。例如,船舶柴油机连杆强化需HRC 52以上的高碳合金钢丸。
精密零件(如轴承、齿轮):优先高圆度、无棱角钢丸(圆度≥0.8),减少表面划痕。例如,汽车齿轮强化采用G3标准钢丸(粒度0.6-0.8mm),表面粗糙度Ra≤1.6μm。
表面要求细化
哑光效果:小规格、圆度高钢丸(如φ0.2-0.5mm),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喷涂前处理。
重型除锈:大规格钢丸(如φ2.5-3.0mm),提升桥梁、船舶等结构件处理效率,单台设备日处理量可达200吨。
表面强化:根据强化需求选择硬度。例如,弹簧件需HRC 40-50钢丸提升疲劳强度;轻微去毛刺则选HRC 30-35低硬度钢丸。